1.2. 全人中學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

羅志誠(全人資深教師)

這是一所位於卓蘭大坪頂,樹林環繞的學校,全校大約有一百人。我們是一所住宿學校。重要的是,我們遵循的是 ”民主”原則。所以說,我們是一所 ”民主學校”。

在這裡,我們不僅提供了自然的環境,更提供了一個寬容的環境,並且時時維護這個寬容的環境。

在這裡,我們陪你成長,希望你能長出追尋自由所需要的能力和勇氣。經驗告訴我們,這些能力和勇氣是需要培育、學習的,也是可以學習的。因此,我們會負責提出一套核心課程的方案,我們的自我要求是開放的心胸、批判的思考。這樣我們自己也會成長。

我們走在一條狹窄的路上,我們知道,威權、僵固的教條與考試、技術理性、消費文化的威脅一直都在,所以挫折是有可能的;我們鼓勵你嘗試錯誤、挑戰權威,因此犯錯是常常發生的。但我們也因此對人性更樂觀,因為人也是強韌的,會從挫敗中站起來,會在經驗中學習,會改變,會長大。

我們並不特別,我們也不孤單,我們所努力實踐的,也是台灣社會、以及整個人類文明社會在努力實踐的一部份。因為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公民。每多一個這樣的公民投入社會,我們就多朝民主靠近一步。我們相信,民主是最適合人類共同生活的方式。因為,在民主社會中,我們會一起討論,什麼是好的生活。

(一)民主生活

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協同溝通的經驗。在民主學校中,小孩有很大的自主權,自己去決定如何與他人溝通、如何採納別人的意見。這樣的小孩會有一種精神氣質:不會對他人無動於衷。

宿舍生活

我們是一所住宿學校,因此來到全人的小孩,一開始是來到他的宿舍、他的寢室、他的床、他的家。他的全人世界由此展開。每個人都會帶著自己原有的經驗來到這裡,而且也無從掩飾。慢慢的,在生活公約的約束下,在宿舍共同生活的互相適應、協調中,這個人會了解到:原來,我的成長一定會和別人的成長連在一起;原來,別人的想法、性情、做事的方法、價值觀和我有這麼大的不同;可是,即使這樣,我們還是可以互相了解、而且有可能成為好朋友。

宿舍生活的支援

宿舍民主生活的主體,是學生生促會。這是由宿舍成員組成的自治團體,每個宿舍會選出舍長,負責協調床位、打掃、維持生活公約、調解紛爭…等。

生活老師是第一線的支援,同時代表學校整體的公共利益,協助生活公約的執行,並回應實際經驗,協商新的生活公約。生活老師也需要負擔宿舍安全的責任。

諮詢老師(由所有專任老師兼任)是第二線的支援。每位學生都安排了一位諮詢老師。平常時候,諮詢老師就像是一個朋友、各種有關於選課、生活、人生問題的顧問,與家長聯繫的窗口。若當新生、弱勢學生需要協助時,諮詢老師就會主動陪伴、幫助學生走過這段過渡期。

違反生活公約的法定程序

就像民主社會的程序:提出告單,由公民大會(自治會)所選出的九人九組負責,在法官團中做出判決。就像福利國家該做的,學校會立刻支援提告學生的當下需求:包括心理的支持與物質的復原。

公共討論

就像一個民主社會,公共討論發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校主動提供的課堂中、自發性的社團(如同NGO非政府組織)中,展現一個市民社會(civil society)的能量。由老師組成的教師會議如同上議院,他們是有經驗的執政者,他們需要深思熟慮、納入他人意見,他們需要決策與負責。由全體公民組成的自治會如同下議院,他們擁有表達的自由、參與決策、共同負責的自由、以及為自己的利益聲張的自由。我們所實踐的是真實的民主社會的經驗。因此,發生中的任何社會議題,也會是我們討論的議題,這使的我們可以準備好做一個世界公民。

(二)寬容、善意的環境

多年以來,我發覺自己對事物能夠隨時抱著客觀的角度,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學校裡一直標榜著的寬容影響的。──蔡易軒(全人中學校友)

對許多畢業的校友來說,他們最珍惜的全人經驗,是這段悠遊而自在的童年時光。這是一個人面對挫折能夠再站起來的依據:一個安定的所在、一個心靈的家,就像海上的船不可缺少的錨,錨拋下,船就定了,就算有再大的難題,明天總是新的一天。這樣的精神氣質,是寬容的環境帶來的。

我們得承認,我們大人會犯錯,經常犯錯,所以曾經破壞了大人與小孩間的神聖契約,所以我們得修補它,重新恢復小孩對大人的信任。在這裡,小孩擁有這樣的自由:免於恐懼、免於受到強制脅迫的自由(free from coercion),這是為了保護小孩身上潛藏的新的可能性的種籽,這是一種權利(right)。

有關寬容的約定:

TREAT PEOPLE THE WAY YOU WANT TO BE TREATED.

  • 我們認同,在開放而不壓抑的環境下成長的心靈,本身就具備有主動學習與自我發展的潛力。

    我們認同,小孩在不害怕犯錯、被信賴可以恣意嘗試探索的環境裡,能建立起對人的真誠信賴,以及對群體的認同。

  • 我們認同全人教育,是學習民主生活。

  • 我們願意以說理、溝通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原則、我們的期望。 在生活上,我們願意將決定權交給小孩,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試探、衝撞、摸索出適應群體生活的方法,長出自己的道德感。

  • 當小孩在生活上遇到衝突時,我們願意將決定權交給小孩,尊重學生透過自治組織,以民主的方式決議的結果。

  • 在學習上,我們尊重小孩自己選擇的學習方式,即使這會衝擊到我們所設定的學習時程表。

  • 當小孩遇到困難時,我們提供支持和協助,而不是壓力和逼迫。

  • 我們願意在家庭生活中,與學校一樣採用寬容、信任、尊重的態度。

  • 我們不會體罰孩子。

恢復人本精神

維護一個寬容的環境,為的是恢復人本精神。人本精神是我們在權威解體的時代,建構一個人性的空間、一個開放的公共領域的主要憑藉。在這個空間裡,人天賦的自由與行動能力得以施展。

在一個開放的公共領域內,每一個人的尊嚴都受到尊重,每一個人都不是為自身眼前的利害講話,而是以他對「真理」的認知而發言。只有在一個有眾多聲音的場域,每個人都說出自己的觀點,以自己對「真理」的認知互相結合或彼此分立,正是這種人與人之間親疏並陳,才組成我們這個真實的世界。離開這個場域,「真理」是毫無意義的。

在一個為人本精神所照亮的公共領域裡,我們帶著善意,活在公民伙伴之間(A man of good will among fellow citizens),這個公共領域就是一個偉大的城邦,這是西方傳統中共和理想的極致。在這個共和體當中,人本精神比「真理」重要。基於這個理由,德國思想家萊辛說出了非常深刻的一句話:「對於真理的認知,讓每個人各言其志。至於真理,就交給上帝吧!」

(三)邁向自由的學習

「記住你身而為人的尊嚴」──伏爾泰

我們是在啟蒙(enlightenment)的意義下理解自由:人從自我設限的牢籠裡掙脫出來的行動。自由是指向未知的:勇於認知、冒險、行使批判的權利、無所依恃的為自己做決定、在這個世界上實現自我。

實現自由,要學會處理兩個阻礙:對慣性的依賴、情緒的干擾。我們的目標是:培養獨立而主動的學習者。對慣性的依賴,指的是對聽講、標準答案、反覆操練的依賴。因此帶來的傷害是:害怕思考、拒絕學習。情緒干擾,指的不是青少年階段的晴時多雲偶陣雨,而是自我實現的本能無路可出。

方法

我們首先要找回小孩對人的信任,以及對未知的好奇,讓小孩回復嘗試錯誤的本能,敢自己去試試看。寬容的環境,能夠恢復小孩自在的精神氣質。

要如何擺脫對慣性的依賴,開始思考?這需要持續累積的工夫。我們的作法是:與小孩一起工作,引導他,讓他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投入一件事 (direct occupation with a thing)。以及在投入的過程中,疑難(examine)他。

舉個具體的例子:假使我們的目標是數學,投入一件事,就是解題了。必要的時候,一個題目可以想一個月。我們知道解一個大題目需要動用哪些方法,需要怎樣從混亂中理出頭緒的心理素質、怎樣的清晰理路,怎樣的除錯能力,那當他們一開始在解初階的題目時,我們就要有意識的以此為目標,培養未來所需的心理素質。學得快的,要求他們做完整的講解,疑難(examine)他們,要求他們解釋清楚,每個算式的基礎、意義。學的慢的,適時、耐心、節制的下指導棋,讓他們相信自己做得到,給他們多幾次的練習,將新的認知、新的能力鞏固起來。

我們再多花點時間說一下什麼是疑難 (examine)。疑難不是把考試考好,證明給別人看,疑難是為了自己。第一是讓自己成為獨立而自主的學習者,第二,那是一種「認識你自己」的精神氣質。這是蘇格拉底認為任何人、任何公民的「有價值的生命」不可或缺的部份,因此他不斷的去疑難他遇到的每個人,要他們去過一種思索的生活。因為他認為只有這樣,他所生活的城邦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好的城邦,值得生活的城邦。

(四)教育的本質是傳承

每個孩子都預示一個新的開始,但是在他們有能力運用天賦的自由與行動能力,將新的可能性帶入這個世界之前,他們必須先理解這個世界。而理解世界的過程,則是建立在自然的虔誠(natural piety)之上。 在這裡,自然的虔誠有兩層意涵。一是對自然中的美與奧秘所抱持的情感。第二層則是來自舊約創世紀的故事:上帝與諾亞及其子孫訂立契約,不再讓洪水毀滅生靈和破壞地球。上帝把弓放在雲層上,以作為契約的象徵。這個美麗的神話隱喻孩子純潔的童心,對大人世界所代表的整個文化傳統及無數世代的一種無條件的信任。這種信任近乎宗教情感,所以我們把它稱為自然的虔誠(natural piety),這也是英國保守主義傳統最喜歡引用的一個概念。只有建立在自然的虔誠之上,文化的傳承才是可能的,對已知世界的理解才是可能的。因此我們主張:保守主義(conservatism)就是教育的本質。

教師的角色

理想上,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應該像「神曲」中羅馬詩人維吉爾所扮演的角色一樣:維吉爾帶領但丁去認識地獄,他同時扮演保護者和領航者的角色。他是神聖意志的代表、了解地獄的專家,和但丁心目中的權威。同樣地,一個教師應該是大人世界及其背後的文化傳統的代表、瞭解世界的人,而且是小孩心目中的權威。這權威應該無愧於小孩的信任,這權威是小孩自然的虔誠與世界之間的紐帶。

簡單來說,教師對世界的理解讓他具備成為一個教師的資格,但是只有當他願意承擔起對這個世界的責任時,他才會具有權威。權威是一種博得他人忠誠的力量,沒有權威的引領,小孩只能在黑暗中遊蕩。宋儒張載所提出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正是為人師表所應該具有的擔當。教師作為一個權威,了解這個世界,並承擔起對這個世界的責任,也就是保全(conserve)這個世界最美好的部份,並把它交棒給新的世代。同時保全新的世代身上潛藏的新的因子,並把他帶入這個舊的世界。

核心課程

”成為全人”是一個持續不斷發生的過程,”成為全人”不只是個人的不斷發展,打開新的經驗、新的視野,”成為全人”意謂著他必然是在一個民主的關係中,在社會中與他人一起發展的。

既然這個社會是「死去的人、活著的人,以及尚未出生的人」所共同組成的,就需要有教育來傳承人類文明中重要的遺產,並協助受教者進入公民社會。

學校教育要記著這個持續努力的方向,實事求是的設定目標,具體實踐。務實的問題是:要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六年)、有限的資源內,儘量確保這個發展過程,在學生離開學校會仍然會繼續發生。 對於學校課程的價值,我們有幾個說明:一、我們相信學校課程之間沒有價值等級之分。二、每個科目有他自己本身的價值。三、某些課程之所以成為核心課程,我們投注較多的資源與優先性,是來自於辦學者的取捨。這樣的取捨,來自於,什麼是我們的核心價值?什麼是我們的(以及曾經有過的學校教育的)經驗?什麼是我們負責任的判斷?

核心課程設立的目的在於:那是我們所相信的、所追求的核心價值,是可以落實的具體目標。什麼是 ” 可以落實的具體目標?” 那是:一、可以獲得更好的繼續教育的機會。二、可以擁有繼續教育的基本能力(閱讀、書寫、計算、表達、抽象思考、整合、判斷、感受、審美、溝通的能力)。三、這些能力是我們有把握、有具體的教材及經驗、可按部就班、逐步累積而達成的(學科分級的學習、以及設定目標、投入完成的具體作法)。

*國中與高中基礎課程架構表查看苗栗縣全人實驗高級中學成績考察辦法補充規定

核心價值

人的尊嚴,是我們所有行動的起點和目標。

我們認為,人既是理性的存在,也是自然的存在;既是個別的存在,也是社會的存在。作為自然的一部份,人只能在自然中,並且用自然來生活。他的個體性,只能在社會中,和其他人一起發展。

人不能被硬劃為好人和壞人,人有學習能力和理性能力,民主也因此才可能。人會犯錯、也會退步回到非人,民主因此而必要。由於人是未決的、承載著各種可能性的,因此重點在於:他生活在怎樣的關係之中。這就是教育要做的事。

我們對於讀大學的看法

如果你知道要從大學教育中獲得什麼,這是你想要的,讀大學當然就是值得你努力的目標。我們反對的是,讀大學成為一個被迫的、急就章的、非得在什麼年齡前完成不可的要求。我們認為,一個開放的公民社會,應該提供大學以外的發展選項:各式各樣的社區學校、工作、訓練、旅行、社團、義工、社會實踐。我們希望大學是這許多選項中的其中一個。

我們可以負責的說,我們的核心課程,可以為每個小孩,作好準備──不管你要選擇讀大學、或是其他選項。

Last updated